近日,资阳市雁江区半山社区建设骑手友好型社区的实践引发媒体关注。在半山社区,骑手小刘取餐后进入小区,登记、进门、送达一气呵成,比往常节省了4分钟。效率的提升与成本的降低,源于正在试行的四川省 (资阳市) 地方标准DB5120/T31-2025《骑手友好型社区建设规范》,该标准的实施,旨在着力建设信息友好、设施友好、服务友好、融入友好、环境友好“五好”从业环境嘉信资本,推动了权益保障从“政策倡导”迈向“标准规范”的新阶段。
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,速度与温度缺一不可。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,催生了骑手、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,极大便利了居民生活。然而,“城市摆渡人”的背后,不仅普遍面临进门难、停车难、充电难、休息难等老问题,还有职业发展路径狭窄、高强度工作带来身心压力、非标准劳动关系导致社会保障缺失等新问题,成为城市精细化治理必须直面的新课题。今年以来,全国各地为外卖骑手、快递小哥量身定制的“暖心驿站”拔节生长,便捷的充电桩、温暖的休憩站、实惠的爱“新”餐等,在点点滴滴中传递着现代城市治理的智慧和温度。
帮助新就业群体融入城市生活,意义重大而深远。在经济层面,作为互联网经济生态的关键节点,新群体能否健康稳定发展,将直接关系到新产业的动力活力。在社会层面,推动骑手从“城市过客”转变为“社区成员”乃至“治理伙伴”,必定加快推动城市治理模式从“单一管理”向“多元共治”的转变。在人文层面,一座城市对待最普通劳动者的友好态度,能够切实增强社会包容性与凝聚力,成为吸引人才和激励人才的行为宣言。
建设骑手友好型社区,需要明晰各方责任主体协同共建,探索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。比如,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制度设计,推动政策集成和资源共享;社区和物业公司要完善管理流程,优化骑手线路,提供精准服务;平台企业要优化算法规则,保障基本权益;社会力量要提供心理疏导、法律援助和志愿关怀。
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期待更多城市精准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核心需求,将骑手友好型社区的理念融入现代城市的肌理,让尊重与关怀浸润每一个角落。(李治彦)
盛多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