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的一个普通工作日股票推手,上海未来资产大厦35层突然陷入混乱。
电梯里挤满了人,有拿着劳动合同的员工,有攥着欠条的供应商,还有一脸茫然的保安。他们都在找同一个人——均和集团的老板何旗。
可是没人知道他在哪。
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福建长乐首富,已经两年没在国内露面了。公司开会时,视频连线永远是黑屏。有人说他早就跑到日本去了,有人说他还在国内遥控指挥。
但这些都不重要了。重要的是,这个拥有5000多名员工、年营收超千亿的商业帝国,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。
一纸通知撕下最后的遮羞布
2025年6月,均和集团人力资源部发出了一份让所有员工震惊的通知。
通知的内容很简单,也很残酷:要么在6月10日前主动离职,公司结清5月底前的工资和社保;要么继续留下,但从6月开始不再发工资,不交社保公积金,连基本生活费都没有。
这哪里是通知,分明是最后通牒。
“我在这家公司干了8年,从一个小职员做到部门经理,现在他们就这样把我们扔了?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红着眼眶说。
更让人愤怒的是,公司明确表示:主动离职的员工不会有任何赔偿金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5000多名员工,要么拿着拖欠的工资走人,要么留下来喝西北风。
而此时,均和集团在全国17个产业园区已经全部烂尾,供应商的货款无处追讨,债权人堵在办公室要钱。这家曾在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92位的巨头,彻底露出了千疮百孔的真面目。
17岁少年到80亿富豪的逆袭神话
时间倒回到1999年,17岁的何旗刚刚进入父亲的建材公司。
这个福建长乐的少年,从小就跟着父亲跑生意。别的孩子放假在玩,他在工地上数钢筋;别的孩子在看动画片,他在学怎么跟客户谈判。
2003年,21岁的何旗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去上海闯荡。
“当时口袋里就几万块钱,租了个小办公室,就开始做钢材贸易。”一位跟随何旗多年的老员工回忆道。
那段日子是真的苦。为了抢一批订单,何旗曾在大雨中守了三天三夜。从给小公司跑腿,到接下国企的大单,何旗用了整整5年时间。
2008年,何旗回到福建,在厦门成立了均和控股。这一次,他的野心更大了——不仅要做贸易,还要涉足金融、地产、产业园。
2014年,他成立了商业保理公司,正式进军金融领域。随后又搭建起私募基金团队,参股多家银行。短短几年间,均和集团从一家钢材贸易公司,摇身一变成了横跨多个领域的商业帝国。
2018年,何旗登上了人生巅峰。个人身家达到80亿股票推手,成为福建长乐首富,手握两家500强企业。
但谁也没想到,这个巅峰,竟然是悬崖的边缘。
空转贸易:一个精心设计的财富游戏
均和集团的崩塌,要从一个看似聪明的“创新”说起。
2015年的一天,何旗在与一位城投公司老总闲聊时,对方无意中抱怨:“现在地方债压力太大了,报表难看,上面要求控制债务规模,我们发债融资都受到限制。”
就是这句话,让何旗嗅到了巨大的商机。
他想出了一个“天才”的办法——空转贸易
具体怎么操作呢?均和集团先把钢材卖给城投的子公司,过一段时间再以原价买回来。钱在账上转了一圈,钢材还是那批钢材,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:
均和集团和城投公司的营收都凭空增加了几个亿。
这就像变魔术一样。城投公司的报表瞬间好看了,可以继续发债融资;均和集团的营收也暴涨,在各种排行榜上节节攀升。
作为回报,城投把优质地块和产业园项目交给均和开发。
“当时我们都觉得老板是个商业天才。”一位前高管说,“一分钱没花,营收就能翻几倍,谁不佩服?”
凭借这个模式,均和集团在2015年营收突破千亿大关。何旗甚至喊出了“三年建一百个产业园”的豪言壮语。
但他们忘了一件事:泡沫再美丽,终究是要破的。
监管重锤落下,千亿帝国瞬间崩塌
2023年,国务院国资委的一纸文件,成了压垮均和集团的第一根稻草。
文件明确要求:中央企业严禁搞虚假贸易。
紧接着,2025年3月,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更严厉的规定——《规范商品贸易业务通知》。这份通知要求所有贸易必须“货款票一致”,必须有真实的货物流转,严禁空转走单。
这一下,均和集团的命门被精准击中。
没有了空转贸易,均和集团的千亿营收瞬间成了空中楼阁。更要命的是,那些曾经的“合作伙伴”——各地城投公司,瞬间变脸成了最凶猛的追债人。
“他们比谁都急,因为他们也怕被查。”一位知情人士透露。
短短几个月内,超过200名城投公司高管相继被调查。均和集团的股权大量被冻结,全国各地的产业园项目全部停工。
曾经的商业帝国,就这样轰然倒塌。
老板失踪,5000员工成为牺牲品
最让人愤怒的是,当危机来临时,何旗选择了消失。
“至少两年了,我们没在国内见过他。”多位核心高管向媒体证实,“开会都是黑屏,有人说他在日本,但谁也不知道真相。”
留下的,是5000多名员工的生计问题。
2025年5月,公司彻底停摆。工资发不出,社保断缴,很多员工的房贷都还不上了。
“我老婆怀孕8个月,正是需要钱的时候。”一位员工哽咽着说,“公司就这样把我们抛弃了。”
更讽刺的是,就在员工们为生计发愁时,网上流传出何旗在日本购置豪宅的消息。虽然无法证实,但足以让人愤怒。
一个曾经的商业传奇,最后留给世人的,竟是这样一个逃避责任的背影。
谁该为这场崩塌负责?
均和集团的崩塌,绝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问题。
为什么空转贸易能够大行其道?为什么各地城投公司明知有问题还要配合?为什么监管来得这么晚?
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:“说白了,大家都在这个游戏里获益。地方GDP上去了,招商引资金额漂亮了,城投公司能发更多债,领导的政绩亮眼了。谁会主动戳破这个泡沫?”
当所有人都选择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时,最后买单的,永远是普通人。
5000名员工失业,17个产业园烂尾,无数供应商血本无归。这些真实的痛苦,才是这场财富游戏的真正代价。
均和集团的故事还没有结束。员工们还在维权,债权人还在追讨,烂尾的产业园还在风吹日晒。
但有一点可以确定:当潮水退去,没有人是赢家。
那些曾经光鲜的数字,那些漂亮的报表,那些宏大的规划,最终都化为了泡影。留下的,只有一地鸡毛,和5000个破碎的家庭。
这或许是给所有人的警示:建立在虚假基础上的繁荣,终究是镜花水月。真正的商业成功,需要的是脚踏实地,而不是投机取巧。
只是这个道理,来得太晚,代价太大。
盛多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